「自性真實非因非果,法即是心義,自心是涅盤,

 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,無有是處」。

 

一般來說,我們的心分為兩種:

一種是以滿足自我本能需求為主的欲望心,

另一種則是以慈悲喜捨為主的清淨本心自性,

自性是超脫生死因果循環以外的最高階靈性。

 

ps.佛教上說若能「見性成佛」,便可脫離生死輪迴。

 

大部份的人都會先把欲望心的滿足放在最前面,

然後慈悲喜捨的清淨本心自性才會跟隨而上,

例如極力追求財富,並享受奢華的生活之後,

才開始會想到是否該捐出一些,以彌補罪惡感。

 

所以慈濟功德會裡面有很多的有錢人階級委員,

一方面除了是發自於善心的舉措之外,

也是為了調整過度消費享樂後,所產生的心靈失衡,

而這個彌補調整的歷程,就是自性本心正在發酵。

 

真正開悟的覺知者(佛),跟一般人的習性不同,

他們是以清淨的本心自性,做為人生態度的主導,

本能需求的欲望心,則放在本心自性的管理之下,

所以同樣是追求內在的心靈平衡(PS.佛也可適度享樂),

順序一旦相反,靈性境界就差了十萬八千里。

 

以本心自性為主導的人,不受業力規則所掌控,

它完全脫離因果循環與生死輪迴的牽制之外,

那是一個人最真實、最清淨、最單純的本性顯現、

故言:「自性真實非因非果」。

 

所謂佛法,就是反映本心自性的覺知所記錄的言行,

自性本心是人生最圓滿智慧的出處及根源所在,

故言:「法即是心義,自心是涅盤」。

 

如果說自性以外,仍有其它路可求得佛性知覺智慧,

那是絕對不可能會有這條路的存在的,

追求靈性的圓滿覺知,只有從心這條路徑下功夫。

故言:「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,無有是處」。

 

到底見性成佛有什麼好處呢?

我們以最近發生在日本兩個台灣女留學生兇殺為例,

兇手因承受不了自責與愧疚,選擇自殺謝罪以逃避,

他因追求感情過程中,自尊心與自我價值受到傷害,

一時衝動殺人洩恨,這就是過度耽溺在欲望心的結果,

 

他的靈性位階處於本能需求為主的生物性驅使階段,

這是女生常常詬病的「為性而愛」與「下半身思考」,

這種生物愛充滿掠奪性,缺乏包容與設身處地的成全,

一旦受到挫折,就容易轉化成憤怒與攻擊性,

攻擊性弱的人,就會轉變成自殘或自信心低落憂鬱症。

 

所以提昇靈性位階,

是為了讓自己活的自在不受世俗欲望所牽引,

避免把自己推向極端,且人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

我們沒有那麼多精神體力,耗損在本能需求的挫折中,

 

要把生命變成輕鬆自在而幸福,還是沉重困縛而陷落,

就看自己對靈性成長的選擇。

arrow
arrow

    bag03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