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三界混起,同歸一心,前佛後佛,以心傳心,不立文字』。 

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,三界裡所有眾生的互動,與以此為基礎的運作,

都起源於一顆心,昔日今日或未來的覺知者所傳承,就是在傳這顆心,

就只以這顆開悟的心,一代一代傳承,沒有立下任何隻字片語的文字。

很多修行者包括你我,都喜歡追求有形有象外道,例如讀遍千經萬典,

唸遍千佛萬號,拜盡千僧萬寺,彷彿越多儀式,才越能得到法身似的,

其實見性成佛之事,並不會讓我們神通廣大,也不會讓我們金鋼不壞,

最多是身心比較純淨健康而已,它最大的收獲,是改變看世界的眼界,

我們生長在人世間,常承受愛情之苦,如愛不到、被劈腿,失戀等,

都源自於脆弱的心,因為把自我價值寄託在別人身上,一旦愛情變質,

自我價值就會崩塌陷落,心靈就會受苦,所以改變心境重新看待愛情,

才是脫離愛戀之苦的根本做法,並非再找下一個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,

愛情是無常的,戀愛隨時在改變,追求一顆隨遇而安、永恆不變的心,

才是免於焦躁浮動,免於心情起起落落,能永遠輕鬆自在的唯一方法。

而這顆隨遇而安、永恆不變的心,就是前佛後佛,以心傳心的那顆心,

這種看待世界、包括愛情在內的眼界或靈性境界,不是文字能描述的,

當專家以此心境來看待愛情,把感受描述出來成為文字,那只是結果,

以此結果反向塑造心境,會造成知道是一回事,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,

既便是做到了,也未必真正出於一顆開透的心,很可能只是壓抑忍耐,

所以人非電腦,無法以程式規範眼界,以文字學習開悟是徒勞無功的,

開悟心是一種覺知狀態,這就是為什麼前佛後佛、不立文字的原因了。



『問曰:若不立文字,以何為心?答曰:汝問吾即是汝心,吾答汝即是吾心』。

學生問:如果不留下任何隻字片語的文字,要用什麼做為修持本心的範本依據,

老師回答:你在問我問題的時候,就反映出你現在的心境,我在回答你的時候,

就是反映出我現在的心境。

師生因靈性境界的不同,問答內容就會不同,禪宗師生常常透過此種以心映心,

彼此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下,應證心靈境界的一致性,以前面的戀愛傷害做例子,

能夠坦然面對愛情無怨無恨的人,與容不下愛情一粒沙子,動不動就抓狂的人,

比起來,一個不管碰到什麼難堪的狀況,心中永遠充滿了感激祝福,好聚好散,

一個不把對方弄的身敗名裂絕不善罷甘休,這兩人的對話就永遠不會有交集點,

唯有師生兩人都有對等開悟境界,才能心有靈晰一點通,捻花一笑傳衣缽。

九宮數裡常常提到人有所謂負能量效應,那是凡夫眾生愚昧不明的靈性業障,

每個九宮數若能發揮正能量,那麼人格的正面積極性,便能無懼無礙的發揮,

達成人生全方位的成功。達摩血脈論白話釋義內容未完,請耐心等待續篇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前佛後佛 以心傳心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g03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